2022-10-21 1489 蘇州和塑美
我國限塑已有二十余年,相關的法律政策文件有十余份,主要相關政策見下表。
我國最早的“限塑令”其實可以追溯到2001年。
1986年,塑料快餐盒在中國鐵路上首次使用,導致大量白色餐盒被丟棄于鐵路沿線,帶來塑料污染。2001年,原國家經貿委發布緊急通知《關于立即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緊急通知(國經貿產業〔2001〕382號)》,要求立即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這可以稱得上是“限塑令”的最古早版本。
我們現在提到的“限塑令”一般是指2008年6月正式實施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國辦發〔2007〕72號)。其中,最為重要的政策有兩條:一是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即日常所說的超薄塑料購物袋;二是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
而“新版限塑令”則是指2020年1月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 生態環境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發改環資〔2020〕80號),我國的塑料污染也開始由第一階段的粗暴禁止向第二階段的分領域治理轉型。
細看政策,我們發現“新版限塑令”的范圍和力度更大,從文件名稱上我們就能看出,一個是限制生產銷售塑料購物袋,一個則側重塑料污染治理,具體來說:
在限塑范圍上,從“厚度小于0.025毫米塑料袋購物袋”擴大到“禁止生產和銷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禁止以醫療廢物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到2020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禁止生產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到2022年底,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這就意味著,除了塑料袋之外,農用地膜、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塑料棉簽、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等均納入監管范圍。
新版限塑令限塑的主要領域也從2008年的“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是使用塑料購物袋最集中的場所”擴展到“在塑料污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
在限塑力度上,從“工商部門要加強對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監督檢查”到“到2022年底,在全部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和沿海地區縣城建成區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縣城建成區、景區景點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市的郵政快遞網點,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膠帶使用量?!?/span>
除此之外,在這份文件上,我們還可以看出我國的塑料制品正在從禁止向治理轉型。新版限塑令加強了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和模式、規范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和處置,和完善支撐保障體系等方面的內容。諸如,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推廣應用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產品,強化企業綠色管理責任,推行綠色供應鏈等。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這份文件上,首次提及“加強江河湖海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機理、監測、防治技術和政策等研究,開展生態環境影響與人體健康風險評估?!?/span>
而后,塑料污染治理政策密集發布,塑料污染治理機制初步成型。
2020年7月和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商務部先后發文《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發改環資〔2020〕1146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務領域 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商辦流通函〔2020〕306號)加強推進塑料污染治理,一方面,有關部門開始加強對零售餐飲等領域禁限塑的監督管理,另一方面,相關部門也開始推進農膜治理、規范塑料廢棄物收集和處置、開展塑料垃圾專項清理等。
同時,《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務領域 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商辦流通函〔2020〕306號)進一步明確禁塑限塑階段性任務。
蘇州和塑美科技有限公司專注高性能功能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涉及全生物降解材料、熱塑性淀粉材料、環保阻燃母粒等。聯系電話:400-865-6070,更多資訊請訪問和塑美科技官方網站:www.www.kanghuilani.com。
上一篇:PLA吸管耐熱性能差的原因